近期,国家统计局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引起了一些关注:在2023年前11个月,发电量达到了807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而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为836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这两组数据看似矛盾,因为用电量比发电量高出2946亿千瓦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亚洲电缆将从几个方面为大家解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存在差异。发电量主要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电量,而全社会用电量则是全口径用电量,覆盖了全部的用电领域,包括企业、居民用电以及电厂自产自用电和线损等。这种统计口径的差异导致了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的数据差异。
其次,近年来分布式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迅猛发展也是导致数据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分布式发电项目多分布在各类民居、商户和部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由于这些发电企业的规模较小,有些甚至还是商户和民居,因此并未纳入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统计范围内,但它们会被计入全社会用电量的统计中。
国家统计局对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的发布时间有所区别。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一般在次月中旬发布,而全社会用电量则会在年度统计公报中发布。尽管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占全社会发电量的比重较大,但随着规模以下小工业发电企业的增长,其比重有所下降。
业界专家对此进行过解读,指出发电量是指规模以上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与社会经济统计报表制度一致;而全社会用电量则是全口径电量指标,涵盖了某一区域内所有电力用户的用电量之和。这两个数据之间并没有发用收支平衡关系。
综上所述,全社会用电量比发电量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统计口径和范围的差异以及分布式发电的快速发展。在使用这些数据时,我们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含义、范围,以便更加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数据。